根据柑桔果实成熟度、用途、市场需要等确定采收期。雨天及果面露水未干时不宜采果。采果者应戴手套,用圆头果剪将果实连同果柄一起剪下,再剪平果蒂,轻拿轻放。按从外到内,从上到下的顺序采摘果实。要求所有盛果的容器内壁光滑,采下的果实应及时运往包装场或储藏库。避免日晒雨淋。
柑果,肉质果的一种,属于真果。由复雌蕊形成,外果皮呈革质,软而厚,有精油腔;中果皮较疏松;中间隔成瓣的部分是内果皮,外果皮坚韧革质,有很多油腺,中果皮疏松髓质,有维管束分布其间,干燥果皮内的“桔络”就是这些维管束。
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,果实外皮肥厚,内藏瓤瓣,由汁泡和种子构成。柑果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,外果皮致密而厚,果皮中有油室分布,内含挥发油成分;中果皮疏松,呈海绵状;内果皮膜质,分为若干格室,内果皮内壁密布平膨大多汁的囊状毛,包围其中的种子。
小乔木。分枝多,枝扩展或略下垂,刺较少。单身复叶,翼叶通常狭窄,或仅有痕迹,叶片披针形,椭圆形或阔卵形,大小变异较大,常有凹口,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,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,很少全缘。花单生或2-3朵簇生;花萼不规则5-3浅裂。
柑与橘的关系,各学派的见解各不相同,有认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,也有认为柑是橘与橙的杂交种。园艺学界通常以花的大小,果皮贴着果肉的宽紧程度,亦即果皮是否容易剥离,中果皮的厚薄及其色泽,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等性状来区分柑与橘。在生理上,橘较柑稍耐寒,橘的性状也较强(在海南岛山区、广西西北部、湖南西南部山地都找到半状态的橘树)。
若取柑与橘的两个极端类型来比较,例如皱皮柑与黄皮酸橘,瓯柑与福橘,它们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.但是,介于柑与橘之间,存在着上述性状的一系列过渡类型,使得把柑与橘划分为两个可以截然区分的物种实际上十分困难。除非将二者之一只限于具有某一或二个特异的性状范围之内,例如蕉柑的果皮紧粘果肉,但是,这样处置的结果,正如前面讨论过的,势必出现为数更多的种。